+ + dot-shape

随喜分享

正念的奇迹

人易融媒整理 2023-05-10 01:29:42

《正念的奇迹》这本书,实际上是一行禅师写给他的朋友广兄的一封长信,一行禅师被逐出越南,后来到了法国,在很黑暗的那段岁月里,他写信给广兄并鼓励大家,他希望大家能遵循最基本的原则:即使身处最困厄的境地,也要随顺呼吸,修持平静的正念。

这就是正念的基本要义。生活处处是修行,处处要正念。这本书的译者回忆当时一行禅师帮助自己修习正念的点滴片段,发人深思,很是触动。

有一天,译者正手忙脚乱地炒菜,找不到一只原本放在胡乱堆叠的锅子与材料间的汤勺,在四处找寻的时候,一行禅师走进厨房,他问:“摩比在找什么?”译者说:“汤勺,我在找汤勺!”

老师再次带着微笑,说道:“不,摩比在找摩比”。这就是生活中的正念修行,你需要先把自己找回来,找回自己的心,一切就会有条不紊,顺畅运行。

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,一行禅师给了译者正念的建议,他说,要缓慢而稳定地翻译,以便维持正念。在翻译中觉察自己对笔和纸的感觉、身体的姿势和呼吸,从而才能更加清楚透彻地洞彻正念,了悟老师所写的每一字所饱含的意义。

《正念的奇迹》强调基本的修持方法,清晰简明,它可以让所有读者看完就能立即开始自己练习。这也是它能够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所在。

有一个关于一行禅师的真实故事,我看完印象特别深刻,感觉非常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。

有一天,一行禅师在美国一座华贵的基督教教堂发表演讲。像往常一样,他强调美国人必须停止在越南的轰炸和杀戮。轮到听众提问时,一名大个子男人站起来,语气尖刻地嘲讽“这位一行先生所认为的慈悲”。

他说:“一行先生,如果你这么关心你的同胞,你为什么在这里呢?如果你这么关心那些受伤的人,你怎么不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?”你可以完全感受到现场那种浓浓的愤怒气息。

刹那间,战争的幽灵飘荡在屋子里,快要令人窒息,四周一片沉默。这时,一行禅师轻轻地开口说话了,沉着镇定,对那个责难他的男子怀着真切的关怀。他的话如同浇灭大火的甘霖。

他说:“如果你希望树木成长,给叶子浇水是起不了作用的,你必须灌溉树根,这场战争的大部分根源在这里,在你的国家。我要帮助那些被轰炸的人,尽力保护他们不再受苦,我必须在这里。”

整个屋子的气氛发生了变化。在这男子的愤怒中,现场人也体验到了自己的愤怒,我们透过一个被轰炸的半岛来看这个世界。

一行禅师的回应让我们体验到了另一种可能:用慈悲化解随恨的可能,打破人类历史上似乎永无止境的暴力连锁反应的可能。

写到这里,其实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,后半段的真实细节更让我受教和感悟。一行禅师做完回应后,对主席低声说了一句话,然后快步走了出去。他去做什么呢?

原来,他就快喘不过气来了,他要出去喘口气,就像是一个潜入深水很久没有浮出水面换气的人。一行禅师说,那名男子的话让人烦乱,他也想以愤怒反击,所以必须尽可能缓缓地深吸一口气,好让自己冷静宽容地做出回应,但那口气太缓太深了。

这就是正念的奇迹,它的力量无处不在,无论你处于生命的任何时刻,你都要关注你的呼吸,让呼吸陪伴你、支持你以最好的方式去回应世界给你的礼物。

《正念的奇迹》是一本禅修的指导手册,内容真的很简单,就是关注呼吸,一呼一吸。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,这是这么简单的呼吸练习,它就是禅修和祈祷的核心和精髓所在。

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惊人的讯息,就像悬疑小说家把钻石藏在金鱼缸里一样,太明显以至于没有人会注意到。

正念禅修的难点就在于:修炼的内容近在眼前,唾手可得,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可以修炼,但你却很难做到。在浴缸里、在厨房水槽、在砧板上、在人行道或小路上、在上下楼的阶梯上、在开车路上、在电脑桌前…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。


樊登老师解读《正念的奇迹》

正念,从洗碗说起

很多人都觉得洗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尤其是你要在寺庙里洗所有人的碗。

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?

所谓保持正念,就是要求我们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,也就是说,在洗碗时,应该对“正在洗碗”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。在洗碗的当下,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,随顺自己的呼吸,觉照到我的存在,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。这就是正念。

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,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游戏,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,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,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。那么,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。换句话说,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。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,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。

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,我们也就不懂得喝茶,当然也不会懂得吃饭。所以,我们总的来讲不懂得生活。每天的生活就像应付差事一样,从我们身边滑过,似乎总没有生活过。

吃橘子

禅师和吉姆一起旅行。当他们坐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的时候,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,在还没开始吃之前,又掰好另一半准备送入口中。他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。(我们每个人平时吃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)禅师对吉姆说:“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瓤橘子吃了。”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。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,才叫做真正会吃橘子。

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,禅师写了一封短信给他:“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?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。吃了它,与它合为一体。明天,一切都会过去。”这就是正念的奇迹。

奇迹,就是在大地上行走

当你知道“正念”就是指“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”时,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,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。

当你走在乡间小路或者林荫大道,甚至烈日下面,你都可以对身旁的秧苗、绿树或者日光保持觉知,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。而不是身体在走路,心却挂在别的什么地方。

能腾云驾雾或者在火上行走并不是真正的奇迹,真正的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,当你能够与行走融为一体的时候,这就是奇迹。

我们如何修习正念?

一行禅师的答案是:

专注工作,保持警觉和清醒,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,随机应变。这就是正念。

越南人说: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家里,其次是工作中,再其次是寺庙。

把工作和修行分开是很难实现的,而且那并不是一个好的修行思路。王阳明曾经写信教训自己的学生,说:我何曾和你说过要专门找个时间修炼?每日断案,不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修炼吗?

修习正念具体的方法

有觉知地呼吸:

深吸一口气,知道自己在入息
深呼一口气,知道自己在出息
入息长时,知道自己入息长
入息短时,知道自己入息短
出息长时,知道自己出息长
出息短时,知道自己出息短

数息法:

吸气,在心里数一,呼气,在心里数一。再吸气,在心里数二,再呼气,在心里数二。这样一直数到十,然后再从一开始。如果没有正念,你将很难数清楚,很快就错了,然后从头。等你不会错的时候,就可以不用数息法,只专注于呼吸本身就可以了。

行住坐卧都是禅

除了呼吸之外,我们要学会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、洗手、洗碗、拖地、喝茶、聊天时都练习禅修。能保持正念,砍柴是禅,担水也是禅。

高僧得道后说“饥来吃饭睏来眠”,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正念中,而我们也吃也睡,却是千般挑剔,万般拣择。

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

当你做不到每天每时都在正念中时,可以在一个礼拜里给自己留出一天全身心地修习正念。这一天将提升你,使你养成修习正念的好习惯。

起床时,提醒自己今天是正念日,感觉到自己嘴边的一丝微笑。躺在床上,慢慢随顺呼吸,然后慢慢起床。

平静而放松地刷牙洗脸,保持淡淡的微笑。

至少花半个小时洗澡,在正念中慢慢地洗。然后可以做做家务,不论做哪一样,都轻松从容地做,安住正念中。

你也可以聊天或唱歌,但要对你说的和唱的都保持全然的正念。

午饭时间,用正念给自己准备一顿饭,简单一点也没问题。吃饭,每一口都缓慢有体会。

然后洗碗,给自己泡壶茶,坐下来好好品尝。不要用那种急着要离开的方式喝茶,慢慢喝。晚上你可以抄写一段经文,给朋友写一封信。晚饭可以少吃或者不吃。然后闲适地散散步,或者打坐。

最后,在正念中数着呼吸入睡。

你为什么要修禅?

如果不修禅,主幸你的将永远是你的情绪,而不是你自己。

当我们愤怒时,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;当我们快乐时,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。我们既是自己的心,也是心的观察者。所以,重要的不是驱赶或者执着于任何念头,重要的是觉知这个念头。散乱的心也是心,就像浪花也还是水一样。当心看好自己,迷惘的心就变成真实的心。

真实的心就是自我,也即是佛陀。所谓,明心见性。

结语

这不是一本讲解八正道的专业佛教书籍,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明白前半部分。他让我们知道了正念是什么,以及怎样保持正念。这就足够了。

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得道高僧,因此后半段很轻松的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难以企及的专业高度。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目前是做不到的。不过不要紧,修行就是一个终身的事情,正因为复杂,所以才有趣。抱定一个保持正念的态度,一切复杂都变得简单。不因为我们达不到目标就焦虑,而要体会和享受此刻精进的过程。

他说:“有人说,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来看实相,你会变得悲观,但是悲观或乐观的想法都太简化了真理。”

咱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悲观或者乐观,但他说:“悲观或者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。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,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。”如果态度悲观的话,你的微笑永远不可能安详。那安详的微笑绽放在哪儿呢?浮现在菩萨和其他证道者唇边的微笑,那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。所以无“分别心”就是无所谓悲观和乐观,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修炼,保持正念的状态。

这就是正念的奇迹!

读书会总结:

  • 1、何为“空”--法无自性。
  • 2、焦虑的来源:分别心。
  • 3、最大的痛苦:“认为自己不应该承受痛苦”。
  • 4、保持正念:“全然的觉知”,活在当下,专注当下,正视一切,保持警觉和清醒,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,随机应变。
  • 5、“我”是谁:“我”是我的观察者,可以从第三视角客观的观察及评价自己。
  • 6、何为中庸:合适的极致。
  • 7、眼之所见,心之所感,方是永恒。
  • 8、知行合一。
  • 9、修行是终身的事情,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,不断磨练不断提升不断更新自我。

一行禅师简介

释一行禅师(Thích Nh?t H?nh,1926年10月11日-2022年1月22日),越南人,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、诗人、学者及和平主义者。在汉传佛教传统中,出家众都以“释”(越南文为Thích)为姓,一行(Nh?t H?nh)是他的法号。因此有人直接称呼他为一行禅师。

一行禅师在十六岁时在禅宗寺庙出家,1949年受具足戒成为比丘。

20世纪60年代,一行禅师在西贡组织了青年社会服务学院(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s,SYSS),开始投入社会运动。在越战期间,他组织青年,建立医疗中心,并协助安置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的人。

之后他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奖学金,到达美国。曾在康乃尔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课程,并且持续推动反战运动,希望美国军队退出越南。1966年,他在美国创立相即共修团(The Order of Interbeing),建立十四项正念练习的课程。

1967年,马丁·路德·金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。

1973年,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,拒绝让他回到越南,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。

1976年到1977年间,大量越南船民流亡海外,一行禅师领导了救援活动,希望帮助那些流亡至泰国湾的越南船民。

一行禅师,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,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,一生都在传播贴近普通人的“生活佛法”,传递正念生活之道,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。1967年,一行禅师被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·路德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。

1982年,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“梅村”禅修道场,近30年来,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多个“正念静修中心”,为佛教界人士、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,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,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。

越通社等外媒消息,2022年1月22日早晨,释一行在越南顺化的慈孝寺去世,享年95岁。1月23日上午,释一行的追悼会和金棺迎请仪式将在慈孝寺举行。

人物著作

“他的教导,对于我们的繁忙的生活以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,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。”——一行禅师著作的英文编辑阿诺德·卡特勒(Arnold Kotler)

代表作:

《故道白云》(《佛陀传: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》)

其他著作:

《活的安详》(Being peace)、《太阳我的心》(The Sun My Heart)、《行禅指南》(A Guide to Walking Meditation)、《正念的奇迹》(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)、《般若之心》(The Heart of Understanding)、《佛之心法》(The heart of the Buddha's Teaching)、《生命的转化与疗愈》(Transformation and Healing)、《当下一刻、美妙一刻》(Present Moment, Wonderful Moment)

  • 复制网址
  • 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