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 + dot-shape

姓名能量学

改名原则与方法技巧

2023-04-13 23:18:03


成人改名有规律可循。一般来说,可遵循如下四原则:

一是原名尽量小动的改名原则。应根据原名尽量做小的变动,变字不变音。如王止祥,可改名为王志祥。李谷贻改为李谷一。

二是轻改的原则。对于一些字意不佳或比较繁锁的字可做小程度的变动,只改动姓名中的最后一字或只改动中间一字。如章辛香,改名为章月香,只改其中一字;赵文德,改名为赵文星,只改最后一字。王玉凤改为“王丹凤”。

三是中度改名的原则。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因此,在改名时,有些名字需要做较大的变动,如三字姓名,其中两个字与原名字截然不同。例如刘小驹,改名为刘万方。

四是大改的原则。有一些个别情况下,有些人的名字不仅仅是要改名字,而且连姓也要做很大的变动,既改名又改姓。如金得潮(随父姓),后改名为黄润天(随母性)。 以上介绍的只是改名的一般原则,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、职业、地位不同,以及个人的喜好不同,在改名字过程中,还有许多可变通的因素,需要加以具体分析。名字作为姓名文化的一种,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因此改名字最好不要自己随意改,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乱加组合,而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,广泛听取别人意见,或向有关专家咨询,使自己改的名字真正地达到形义音及内涵的最佳组合。

—、按地名改名

以地名为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,或是父母还有太多的牵挂,或是名字主人自己难以割舍对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,都以寄托思念为主,令人每每想起,都不禁感到幸福和留恋,因此改名时也不妨作为–种考虑。

清代著名画家、文学家郑燮(1693-1765),字克柔,号板桥,清康熙32年出生于江苏兴化县一个书香门第。

板桥的名与字是从小由父亲郑之本给他起的。燮(xi&),和顺的意思,《书?洪范》中说:“燮友柔克。”意思是说,和顺时用柔就能治之。饱学之士的父亲依照这一经典,给儿子起名“燮”,字“克柔”,期望儿子一生和顺,以柔顺见胜。

“板桥”是郑燮的号,是他成年后自己起的。郑板桥的家,坐落在江苏兴化城东南郑家巷,离城墙不远,紧靠护城河,河上有一座小木桥,是个要道口。这座桥始建于宋朝,当地的人都称之为“古板桥”,离他故居很近,桥旁有郑家大堂屋,是他父亲教书的地方。这里风景优美,绿竹清水,一派江南水乡景色。幼时的郑燮,常到古板桥上玩耍,在这里接触了不少的劳动人民,领略大自然的美景。这小小的古板桥,对陶冶郑燮的性情,起了相当大的作用。 郑燮成年后长期漂流外地,很想念家乡的古板桥。他亲自题了“古板桥”三个字,用石碑刻起来,立在桥的南端,并且把板桥作为自己的号,自称为“板桥道人”。他在《板桥自叙》中写道:“兴化有三郑(氏),其一为’铁郑’,其一为’糖郑’,其一为’板桥郑’。居士喜其名,故天下咸款郑板桥云。”他中进士后,自刻了一枚“二十年前旧板桥”的印章,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。

著名作家叶永烈曾经写到:我注意到毛泽东在写给他的儿媳、毛岸英的妻子刘松林的信中,总是称她为“思齐”。我在釆访刘松林的时候,问起“思齐”这一名字的来历。

我说:“我从一些报道中看到,据说你父亲刘谦初给你起名’思齐’,因为他是山东人,’齐’是山东,’思齐’也就是想念山东。”

刘松林回答说:“’思齐’这个名字是双关的:除了思念山东的含义之外,还有一层意思,那就是取义于成语’见德思齐’、’见贤思齐’,意即见到德行高尚的人,就想向他们看齐,学得与他们一样。”

刘松林的答复,使我感到,要对名人的名字进行探源,最好是请名字本人作出“权威”性的解释。关于“思齐”含义的第二种解释,没有见于报道,幸亏刘松林本人对我作出了准确的说明。 “思齐”这个名字包括地域和长辈意愿两种含义,既表明父辈对子女的殷切希望,又含有对故乡的怀念之情。

二、接地籍改名

家乡,一个多么亲切,令人动情的字眼,在游子的心中,它是心绪的结系之处。家乡不仅是生养我们的地方,也是永远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。家乡是我们的“根”,故土是我们的命脉所系。以出生之地、抚养之地或者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改名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。

最著名的莫过于大文学家郭沫若,他原名郭开贞,出生于四川乐山地区,少年时在这里成长,为了不忘生他养他的土地,为了寄寓对故乡山山水水的深情,他将四川乐山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(即大渡河)和若水(即雅碧江)合起来,改名“沫若”。

左联作家之一柔石,原名赵平复,192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西方祠前,祠前有桥名“金水柔石”,他觉得不错,加之敬慕明代方孝孺的品德(方祠即是今人为纪念方孝孺而建),于是以桥名“柔石”作笔名。这就是取自故乡地籍,有缅怀故乡之情的意思。 作家、评论家王任叔是四川人,四川古称巴蜀,于是他就以“巴人”为笔名。

三、按理想改名

近代作家刘半农原来的笔名是“半农”,表示他告别缠绵俳恻的旧文学,开始新的文学生涯的决心。一代画家徐悲鸿原名寿康,有福寿安康的意思,为了激励自己在悲痛贫困中依然奋发向上,追求理想,毅然将名字改为“悲鸿”,并自号”江南贫侠”。

有一个叫做高耕富的学生,在乡村中学读书。后来他发现父母给他起的名字“耕富”完全是长辈“务农安家,耕田求富”的小农生活意识的表白,不符合自己求学上进,造就成才,实现未来远大目标的抱负和理想,于是,几次和家长商量,要求改名。 在征得家长同意后,高耕富给自己改名为高志远,表明自己志向凌云,前途远大。改名后,高志远读书更勤奋,学习成绩日新月异,最后,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重点高中,再后来,由于学业突出被省重点大学录取。

四、按诗文改名

以文章、诗词改名,需要较深的文化修养,需要一定的国学基础,但它也是极好的改名方法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,民族文化水准逐渐提高,人们将会更加喜欢选择词章中的字意改名。

“雨巷诗人”戴望舒,原名戴朝宗。望舒取自楚国诗人屈原作《离骚》:“前望舒使先驱兮,后飞廉使奔属。”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,后来成为月的代称。

现代作家张恨水,原名张心远,恨水一句也寓含着一段深意。南唐后主李煜《乌夜啼》词云:“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无奈朝来寒雨夜来风。胭脂泪,相留醉,几时重,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。”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,读了李后主此词,从中悟到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逝去。“恨水”一名会使我们感慨光阴如水流逝,务须严格律己。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,原名王运生,自幼崇拜民族英雄,当他从《木兰辞》中读到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”的名句时,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、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,遂改名若飞,表达了他不畏艰难,奋勇直前的豪气与救国救民的迫切心情。

五、言志改名

言志往往与时代风浪联系紧密,而不同的朝代又有不同的政治特点,自然影响着人们的抱负与理想选择,也影响了人们的改名风格。

中共“一大”代表王尽美,原名王俊瑞,出席党的一大后,因更加向往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,所以改名尽美,并为此作诗:“贫富阶级上疆场,尽善尽美唯解放。淮水泥沙流入海,乔有麓下着沧桑。”

中共著名的宣传家萧楚女,原名萧秋,后在湖北时以屈原《离骚》“勿反顾以流涕兮,哀高丘之无女”之意改名。女,神女,楚既有《楚辞》之意,又有楚地之意,用“楚女”为名表示其为国奋斗一生,奉献自己的无私胸怀。

孙中山之名有“中山狼”之意,寄托其救国大志与爱国情怀。其长孙生于1913年,适逢民国初年,孙中山殷切希望国泰安民,天下太平,就为其改名孙治平,“治国平天下”之意。次孙生于1915年,孙中山有感于治国须先求平安,再求强盛,强国方能站脚,天下无敌,故为其改孙治强。

因为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名字多由父母、亲朋所取,不足以反映本人的意趣与追求,因此,本人为了更直接袒露自己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,或者表露自己性情爱好的雅趣,常自己为自己改名。延安时期的“五老”之一,教育家徐特立,原名徐懋恂,又名徐立华,青年时期乘船去衡山,见十余名同舟之人一路对船工态度蛮横,他对此极感不平,乃自诫自己若能中举及第,只当教员,不当欺压百姓之官,并取“特立独行,高洁自守。不随流俗,不入污泥”之意,改名为徐特立。又如解放后出生的青年作家莫伸,原名孙树浪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到陕西插队,业余学习写作,当发表处女作《窗口》时署名“莫伸”,取自陈毅元帅的诗句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。既表示对陈毅同志的敬重与钦佩,又是对自己的警戒与激励。

六、谐音改名

谐音改名,就是使改了以后的名字与原来的名同音或音近。有的名字因用字不当,显得土气,有的还很难听,有些人就用同音或音近似而意义雅致的字眼代替。

电影《白毛女》中扮演喜儿的表演艺术家田华,原名叫刘天花,出生时村子里正闹天花,父亲为了不让孩子染上病,便依照迷信习俗,为女儿起名“天花”,希望她不患天花,健康成长。天花参加工作后,成了一名小演员,后来剧团领导根据她的要求,利用“天花”的谐音,给她改名为“田华”。

著名作家铁凝,小时候家里为其取乳名铁妞,后来她以铁凝为名发表了小说《啊,春雪》并因此而成名,从此她就以“铁凝”为名。还有著名作家贾平凹,如前所述,这个名字也是用他的乳名“平娃”改过来的,使用“平”与“凹”一对有些矛盾对立的字作名字,使得意味隽永,耐人回味。

从上面例子中可看出,谐,音改名方法十分简单,利用谐音,稍作变化,字义与原先截然不同,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 这种改名方法应用是很普遍的。又如张稚民改为张志民、杨公忌改为杨公骥、孙毓琦改名为孙越琦,赵树礼改名为赵树理等。

七、特色改名

著名电影演员王丹凤,原名王玉凤。导演朱石麟建议她改名为“丹凤”,因为“丹凤”明显有许多突出的优点:音韵和谐,金声玉振,叫之响亮,容易记住,而且有美的色彩,“丹”即“红色”。随后,王丹风这个名子便伴随着她的艺术,响遍了全国。

明朝六大京官之一许三本,原名许作梅。他聪敏多学,直言敢谏,弹劾不避权贵。一天,他第一本奏了《水患疏》,第二本上奏《遣民疏》,揭发兵部尚书王永吉、工部侍郎袭鼎孽假报灾情的罪恶。这时突然有人讥讽地说:“许大人,今天可无本再奏了吧?”许作梅回头一看,竟是一位趋炎附势、嗜欲成癖的太监。他大声喝道:“我第三本不奏别人,单奏你奉君不洗尘,袍帽不端,绦带直露!”说罢,许作梅就牵衣挽将太监拖至殿上。皇上见他能威朝纲,敕封许作梅事无巨细一天可奏三本。从此,“许三本”的名字便代替了他的原名许作梅。

八、增减字改名

增减字改名方法还有一个途径,就是增加或减少名字的偏旁部首,产生新的名字。这是常见的改名方法之一,利用原有的名字,增加或删减一个字,从而成为一个新名,有了新的含义。如著名的当代版画家古元,在他出生后,善良的父亲为使他一生平安幸福,没有三灾六祸,便虔诚地把他认寄给关帝庙的关圣大帝,并起名“古帝源”,到延安以后,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志向,就去掉名字的前一个字,同时乂把后一个字改用同音的“元”,于是他的名字就由“古帝源”改变为“古元”。

编导《南征北战》影片的著名导演成荫,原名成荫五,1938年他到延安后,由于很喜欢“绿树成荫”这个成语,便将“成荫五”中的“五”字去掉,改名成荫,读后能让人立即有“绿树成荫”的联想。

增减改名方法还有另一种方式,就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,从而产生新的名字。著名漫画家王复羊原名王复祥,后将“祥”字的“示”字旁去掉,就成了“羊”字。

著名作家金庸,原名查良镭。“镭”字为“金”字旁和“庸”字组成,拆“铺”字便成了“金庸”。

在这类改名方法里,还有一种方式,就是把名字改变一个字,形成新的组合。现代诗人何其芳原名何永芳,是根据字号辈分取的名,他上中学时文章写得非常漂亮,深得国文老师的喜爱。老师想到《离骚》中有“何所独无芳草兮”之句,取“何其芬芳”之意,把“永芳”改为“其芳”,名字由肯定陈述句转变为感叹句,更是有感染力,也更加含蓄生动,新颖含蓄。

还有一则有趣的增减字改名故事:.

从前,有个状元叫马铎,母亲是小老婆,在马家很受气。后来,他母亲改嫁到本地李家,生了个儿子,起名李马,也中了状元。

李马文才出众,中状元后,很受当朝天子喜欢。天子嫌他名字太俗,就用御笔在他的名字“马”旁加个“其”字,成为李骐。发榜的时候,天子接见新科状元,当礼官念到李骐的名字时,连念三遍都没有人答应。天子忽然明白过来,说“就是李马”,李马这才奉诏上殿。 从此以后,李马得到了御赐的姓名,便改名李骐。为了表明自己的名字不同一般,每当写名字或向别人投送名帖时,都用黑色写“马”字,用红色写“其”字。朝野上下,一时称他为“红名状元”。

九、向人求赐改名

有许多人的名字都不是父母给的,原因是多方面的:可能文化低,对改名不内行;也可能求人“赐名”,图个荣耀吉利,或是以示感恩纪念,或是求人指点迷津,以觉悟解惑,或是为了立身行事的方便。 “赐名”者各个阶层都有,有皇帝圣谕钦赐,也有“金枝玉叶”口谕传诏,有私塾先生,有亲朋长辈,有传艺恩师,也有云游僧侣,有豪儒名±,也有刀剑行侠……求人“赐名”的礼仪也更是多种多样。有的举家斋戒数日,然后设几摆案,布置酒,以侍“赐名”者的到来;有的孩子降生去求名,孩子周岁去接名,有的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;有的盛宴招待“赐名”者……何坤求名于毛泽东而得“长工”,李隆郅求名于邓中夏而得“立三”,刘大田求名于思师而得“开渠”;张正权曾出家投佛而得“大千”;牛俊国求名先辈而获“得草”……可以这样说,求人“赐名”在古代多是由于人们对权威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所致,而在当今则是对改名文化习俗的一种尊重,对先进文明的一种借鉴和后代前途命运的一种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。无论是对于那些才疏学浅的人来说,还是对于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来说,都未尝不是件可行之事。

十、长辈意愿改名

自古以来,人们便提倡“子继父业”、“于承父志”和孝道为先的封建传统化理念,这同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。西方有句俗话:“美国人无父母”。意思是说美国孩子早早地就有独立意识。不仅是在美国,在西方,儿女年满成人便开始独立,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爱好、价值观生活,虽然也有像诺贝尔这样的人物子继父业,但毕竟很少,而中国却很讲究这一点,某种程度上,儿女成了父母长辈意志和愿望的延伸,前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和心愿,便想在儿女的名字上体现,以此鼓励他们去继续拼搏奋斗,或光宗耀祖,这样,我们的家庭、社会便如同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历史被人们一代一代地续写下去。 父母长辈的意愿因人而异。不同的家庭,不同的时代和身世,不同的经历和情感纠葛,都会产生不同的意愿。因此父母长辈的意愿是无法予以一一分类的。下面举例加以说明,供读者参考。

鲁迅的原名为周樟寿,字豫才,是他的祖父周福清在京所取。后改为周树人,意为“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”。这是他在1898年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,一位当学堂监督的本家爷爷为他改取的。

徐志摩,著名诗人,他幼时的一天,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曾在他头上前后摸了一遍,说:“此人将来必成大器。”他父亲为应这个预言,1918年送他出国时更名为“志摩”。

红线女,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,她原名邙健廉,自幼学戏,刻苦用功,深受老师喜爱,老前辈靓少佳夸她:“这个孩子将来准保有出息,她多像《红线盗盆》中的使女红线,干脆就叫’红线女’吧!”从此她便更名为“红线女”。15岁主演《绣襦记》一炮而红,名扬海内外。

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,父母长辈的意愿是多么殷切而厚重,生活中人们的名字大多体现了他们父辈的期望和嘱托。

父母长辈的意愿即便各自不同,但也应是好的或健康积极向上的期望和心愿,那些消极的对儿女有不良影响的名字是很不恰当的,如一些宣扬名利的思想情感等。

  • 复制网址
  • 微信扫一扫